查看原文
其他

最多一次!

三峡广电 2020-08-19


4月22日 

在湖北省宜昌市

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

10000尾大大小小的

子二代中华鲟回归长江怀抱

对自然环境中的中华鲟物种资源

再做补充



这是自1984年首次放流以来

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

连续实施的第62次中华鲟放流活动

也是自2009年

首次开展中华鲟子二代放流以来

放流子二代中华鲟数量最多的一次

目前

三峡集团已累计向长江

放流中华鲟超过503万尾

放流子二代中华鲟28000余尾



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自1984年起

每年开展中华鲟放流活动

从未间断



今年中华鲟放流活动严格遵守宜昌市疫情防控有关要求不组织现场仪式不邀请志愿者和市民参与精细策划、严密部署避免人员聚集在确保“零”风险的前提下完成各项放流工作


在硬核技术支持下本次放流的中华鲟实现了“中青幼”结合包括2009年至2019年间的5个年份梯队其中有出生于2009年的10尾全雄性中华鲟


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人员姜伟博士介绍这有助于丰富野生中华鲟年龄梯队提升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调整自然条件下中华鲟性别比例失调等


中华鲟放归长江后

三峡集团将借助覆盖长江中下游

1800公里的监测系统开展声呐追踪

这套系统是目前国内覆盖范围最广

最全面的放流中华鲟洄游监测系统



新闻多看点


实施中华鲟保护

是三峡集团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

发挥骨干主力作用

促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

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 疫情防控期间,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人员坚持开展放流准备工作 

▲ 中华鲟研究所长江珍稀鱼类保育中心的养殖区域 


三峡集团在葛洲坝、三峡、向家坝、乌东德建立了多个保护基地,持续开展中华鲟、长江鲟等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物种保护技术研究和增殖放流。通过长江鱼类资源保护流域化布局,实施流域性水生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综合性策略,着力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促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

▲ 三峡集团长江鱼类资源保护流域化布局简图


长江中华鲟物种保护


中华鲟地球上最为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约1.4亿年历史有“长江活化石”、“水中大熊猫”之称


中华鲟物种保护历经30余年,目前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已掌握全人工繁殖、人工种群遗传谱系构建、早期性别鉴定、单雌核发育、种质资源保存等中华鲟物种保护核心技术,建立了覆盖亲鱼培育、催产繁殖、苗种培育、梯队建设、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估、洄游监测、自然繁殖监测、栖息地保护等全周期的中华鲟保护体系。

▲ 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人员检查雌性亲鱼 


▲ 孵化中的中华鲟受精卵

 

▲ 2009年中华鲟子二代全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图为刚刚破膜而出的中华鲟仔鱼
 

▲ 中华鲟洄游监测


▲ 1984年首次实施中华鲟放流

▲ 2012年中华鲟放流活动现场


一分钟了解中华鲟

为宜昌生态保护点赞!


推荐阅读


记者:王凯 李丽华 陈祥瑞 李毅来源:三峡广电、三峡小微 编辑:邓诗棋 贾怡 王磊
特别提醒:底端广告由腾讯系统自动投放,与本微无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